•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中德专家干货分享,共同推进卒中康复尽早启动!

admin 2020-5-9 13:46 47279人围观 康复资讯

【2018全新课,赠17年课,分享可得免费题库+纸质内部讲义】2018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士/初级师/中级师)专业资格考试网校培训 团购/邀请返现!

点击↑↑↑蓝字 康复医学网 ID:cnkfyx 
商城 直播 课堂 培训 招聘 特价


四重活动邀你即刻参加 http://t.cn/A6AhTr6N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就有1人是死于脑卒中,并且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均可能造成运动、感觉、吞咽、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卒中后尽早介入康复能够有效地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目前我国对于卒中康复管理建设还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以规范程度高、效率高、强度高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国际领先标准之一的德国神经康复模式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月28日,来自德国的康复专家舒乐博教授和我国神经内科专家李刚教授、廖华医生、桑贤明治疗师长以远程会议的形式分享了关于卒中康复管理经验,再次肯定了推进卒中康复尽早启动的重要意义。


精彩看点



重症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

重症脑卒中是导致神经功能重度损害,出现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对于该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功能的重建与恢复。李刚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从重症脑卒中患者面临的康复问题、早期康复介入的意义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重症脑卒中的康复现状与进展。他在报告中对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卒后认知障碍、吞咽障碍与误吸风险、营养不良问题、机械通气与气管切开问题、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性问题,以及压疮、挛缩等其它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对于重症脑卒中的早期康复介入,李刚教授从神经内科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在患者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许可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并且在脑卒中6个月后也不应该放弃康复治疗。

最后他指出卒中康复始终是当前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有很大的不足,我国的脑卒中三级康复体系在实际推广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仍需不断发展与完善。




德国卒中康复模式在霁达康复的应用

霁达康复是德国神经康复模式在中国的一次实践,在中国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融合了德国神经康复的特点。其医疗负责人舒乐博教授在本次会议上重点从神经康复阶段、主旨和终极目标等方面阐述了德国神经康复模式的特点。

他指出德国神经康复是一种挽救昏迷患者并帮助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综合性、连贯性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由政府和公共卫生保险公司于90年代初期以神经康复阶段模型为基础研发而成,模型的每个阶段是根据与功能和活动相关的脑损伤程度进行划分的。德国神经康复模式涉及脑损伤的感觉运动、认知、语言、情绪和精神后遗症等,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物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矫正法、临床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神经教育学、二级预防、健康教育、职业疗法等。

最重要的是德国神经康复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且注重个体的,提倡患者是康复的主体,而非治疗对象。德国康复的主旨是帮助患者自助,康复团队激励、协助、指导并提供专业的神经康复经验和知识。德国康复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患者参与日常生活,家庭、社区和社会活动。



卒中康复启动越早,功能恢复成效越好

廖华医生在报告中以霁达康复患者为例从早期巴塞尔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上海康复质控标准三方面进行临床效果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病6个月内住院进行德国康复模式治疗的患者早期巴塞尔指数平均改善率为78.6%,平均FIM指数改善率为28%,高于其它时间入院的患者。在收治的89例患者中,康复的有效率高达97%。用数据证明越早介入康复,康复效果越好,功能恢复效果也越好。



德国康复模式特色

桑贤明在会议上对德国康复模式的特点进行了重点阐述,她指出除了早期康复,主动参与也是德国神经康复的重要理念,在康复的过程中,临床人员是辅助者,病人本身才是病程恢复的推动者。

在病人管理方面,德国康复模式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进行核心团队会议,调动患者的康复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由康复专案管家搭建临床医疗团队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桥梁。针对康复治疗的长期性,德国康复模式还有一套患者激励体系,帮助患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保持信心和动力。在患者出院之后德国康复模式还会与患者保持联系,定期回访,为患者居家康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治疗模式方面,每位患者在刚入院时都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康复功能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且根据每位患者的功能水平和个性化目标进行个性化生活情景康复,帮助患者达到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需求。除此之外,团体治疗也是德国康复模式的重要特色,其既要满足功能锻炼的需求,又要有趣味性,让患者参与其中,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

在高科技的应用方面,既包含步态训练和评定系统、情景模式系统、上肢机器人等高科技康复治疗设备,还包括康复管理系统RMS,用ICF的框架来分析、记录患者在院期间24小时的状况,通过数据帮助临床医疗团队和患者了解康复进程。


Q&A环节



中国康复模式与德国康复模式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廖华:中国康复模式与德国康复模式最主要的差别首先是在理念上,中国康复起步较晚,而德国神经康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医生、患者,包括大众对康复的感知度较高,患者对康复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患者自主自愿参与程度也不一样,相对来说,德国患者会更积极的参与到康复治疗当中。其次,德国康复模式在管理患者上是全程管理,其特色是有核心团队会议来全程管理患者,有专案管家来全程跟踪帮助患者。再次,在治疗方式上德国康复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团体治疗、个性化情景治疗以及患者激励系统。最后,德国康复模式在康复治疗中是以患者为主体,其他角色都是辅助,帮助患者最大化的取得康复治疗效果。


一般急救之后多久进行康复治疗的介入?是否从ICU开始就介入?



李刚:除去预防部分,神经内科医生要做的工作是解除病因,而对于疾病造成的功能损害的恢复则需要康复来完成。在ICU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只要允许肯定是要进行积极的康复,否则依靠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或者介入方式溶栓治疗只能挽救可以挽救的组织,不能改变已经损害的组织。


团体治疗在霁达康复是如何设定组合,进行内容设计的?



桑贤明:霁达康复的团体治疗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融合德国特色。在设计团体训练时首先要有目标,然后对不同功能状态的患者进行分组,这其中都有标准化设定,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到不同的组中进行团体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治疗师的要求较高,治疗师要有创造性,知道如何去设计小组,使小组既能达到训练要求,又能具有趣味性,还要有创新性,让患者能够被融入其中。


德国采用的评估与中国的差别在哪里?



桑贤明:国际上的评估量表非常多,选择面非常广。中国与德国在这方面最主要的差别是你的评估目的,德国非常注重人的社会参与,在中国这方面的评估比较少,比较注重功能方面的评估,而对社会参与、交流等评估量表的使用比较多。






本次会议从神经内科角度、神经康复角度分析了卒中后尽早介入康复的意义,展示了德国康复模式的特色,并以实践案例、统计数据证明了尽早启动卒中康复的效果,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验分享。


合霁共达-推进卒中康复尽早启动

直播回放我们会在一周内编辑上传完成,敬请期待

查看完整视频https://t.cn/A6AU4SiP


点文末阅读原文下载康复课堂APP查看完整视频

原作者: 康复医学网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