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康复医学网 ID:cnkfyx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真是老大难...... 上一期小编和大家分享了关于影响卒中后患者行走的一大难题“膝过伸”的相关康复手段,今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困扰着不少患者的问题! 了解足下垂 不少卒中后患者在经过一段康复训练以后都可以恢复步行能力,这是一件令患者和家属都格外欣喜地事情,但随着病情的逐渐恢复,走起路来频频摔倒、踉跄造成安全隐患也成了一件让家属和治疗师们都十分担心的事情,而这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就存在因为患侧脚抬不起来所以发生步行障碍。 让我们试想一下...... 正在走路的你,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小钉子 你会说,迈过去不就行了~ 但对于抬不起脚的卒中后患者来说,这就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由于脚尖不能及时离地,很容易就会被这个小小不然的钉子绊倒在地,后果不敢想象...... 我们把患者这种抬不起脚的现象称为“足下垂”。 正常步行周期vs足下垂患者步行周期 人类的步行是存在一个周期的,在这个周期内不断地循环从而完成行走的动作。 而对于偏瘫后存在足下垂的患者踝部和正常人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有效的背屈。 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关于足下垂的问题! 卒中后患者足下垂产生的机制 1、小腿后群肌肉痉挛性瘫痪 受损神经元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小腿后群肌肉就会表现出痉挛性瘫痪。严重或长期的痉挛,可使该集群张力大于前侧拮抗肌的牵拉,导致足下垂或足内翻发生[1] 2、制动与废用 引起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被动和主动特性的改变,造成肌肉僵硬,张力增高,增大了关节活动的阻力。长期制动也会造成废用性肌萎缩[1] 足下垂的早期预防 对于足下垂问题我们要从患者软瘫期就开始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 1、良肢位摆放[3] 2、患肢的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3] 3、温热疗法:30°-40°热水浸泡双足,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痉挛[3] 足下垂的康复治疗手段 1、功能性电刺激[2] 通过低频脉刺激腓总神经,产生胫前肌收缩,防止胫前肌肌萎缩,同时抑制屈趾肌痉挛[2] 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完成肢体所丧失的功能,对于肢体的功能重新建立有着巨大作用 2、神经肌肉促进技术[2] Rood技术:针对小腿前外侧肌肉,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2] PNF技术:缓慢反转和缓慢反转保持技术、反复收缩技术、可动性技术[2] Bobath技术:患者下肢张力较高时,治疗师可以利用踝关节背屈、外翻作为远端关键点来控制,缓解伸肌痉挛。利用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的来激发患者潜在的主动运动能力。 Brunnstrom技术:利用运动模式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通过诱发足背屈运动训练治 疗足下垂[2] 3、运动疗法 牵拉技术:缓解小腿三头肌痉挛,防止挛缩 肌肉力量训练:尽可能嘱患者进行自主运动 4、利用踝足矫形器 在利用足踝矫正器的时候,治疗师要随着患者步行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进行适时地调整 5、镜像疗法 镜像疗法在近年来被多用在偏瘫患者上肢的康复训练中,目前也有学者进行了镜像疗法对于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影响的相关研究。 研究显示镜像疗法功能训练则利用大脑神经可塑 性,采用感觉、运动、视觉、注意力各方面共同刺激, 加强传入神经信息的输入,能更有效地针对踝关节 运动控制及主动活动功能进行加强,效果更为显著[4]。 健康宣教 很多家属意识不到患者存在的问题,开始行走给他们带来的喜悦有时候会让他们暂时放松对于危险因素的警惕。 因此治疗师应反复强调患者的足下垂情况带来的安全隐患,并嘱家属一定要在安全环境下进行自主训练。 1、自主训练场地开阔、地面平坦 2、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需家属全程陪伴 3、时刻注意患者的状态不宜过度 参考文献: [1] 李励,庞洪波,段峰.脑卒中后足下垂康复新进展,中国临床保健杂志[J].2013,16(6):669 [2] 钱开林,王彤.中枢神经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2001,16(3):191 [3] 林新霞,陈阳新,缪碧丽.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足下垂的护理,家庭护士[J].2008,6(5):1259 [4] 王路,杜志伟,吴立德,邓怡平,罗兆良.镜像疗法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J],2019,10(4):10 编辑:张梦雪 合作/投稿 手机/微信/QQ/支付宝号:15313343001 (←长按复制) 关注 康复医学网微信号:cnkfyx 极具价值的《实用偏瘫康复训练技术图解(第3版)》 点 http://t.cn/EvSiYFU 购买 点http://t.cn/R1dfUru 康复商城更多好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