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以第二颈椎为界分为上颈段和下颈段,并由此形成了“起于枕骨止于枢椎”的原始上颈椎弯曲(C0-C2)和从“枢椎一直延续到第二胸椎”的下颈椎(C3-T2)第二长弯曲,上颈椎弯曲与下颈椎弯曲方向相反,形成了上下颈椎。
上颈椎和下颈椎屈伸运动方向往往是相反的。仰头时,下颈椎后伸而上颈段屈曲;低头时(向前仰下巴),下颈椎屈曲而上颈椎段后伸。
颈椎是人体脊柱中活动最多的部位,相应的颈椎周围的肌肉在控制头颅在颈部的位置并维持身体姿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颈椎后方肌肉收缩使颈椎正常前凸增加,从而使脊柱曲度增加。颈前深部肌肉收缩和稳定颈部,从而维持姿势和控制局部活动。胸锁乳突肌等颈部浅表肌肉在旋转中起重要作用,而头长肌和颈长肌等深部肌肉运动功能较小,但可持续发挥作用以维持姿势。
当颈椎不能维持其正常的曲度而出现上颈椎过伸曲度增大,下颈椎曲度减小甚至反弓时。上颈椎后伸肌群枕下肌群(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下颈椎前屈肌群(颈长肌下斜束和垂直束、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紧张而缩短,上颈椎前屈肌群(颈长肌上斜束、头长肌、头前直肌)和下颈椎后伸肌群(颈夹肌、上斜方肌、竖脊肌)弱化而拉长。
舌骨肌虽不参与维持颈椎的屈伸运动,但因其位于颈前部,与颈部屈肌平行走向,舌骨肌群在舌骨上下被区隔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当呈现圆肩驼背头前引时,下颌明显是上翘的,这时舌骨上肌群是被弱化和拉长的,舌骨下肌群是紧张和缩短的。
我们将颈椎上下曲度的相反改变及颈椎前后上下不同肌群的不同变化统称为颈交叉,因其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而将其命名为颈交叉综合征。
在上交叉综合征里讲过上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都是紧张缩短的,可是在颈交叉综合征里它们又是被拉长和弱化的了,其实这并不矛盾,在下颈段它们确实是被拉长的,而在上颈段,由于上述肌肉都具有使寰枕关节伸展的作用,所以在上颈段它们都是处于短缩的状态。
上(颈)交叉综合征对
颞下颌关节和吞咽功能的影响
前屈的下颈段和后伸的上颈段形成典型的颈交叉,进而使头部前倾,这种姿势拉紧了对舌骨产生向后下方拉力的舌骨下肌群,如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等,该拉力通过舌骨上肌转移到下颌骨上,导致下颌骨被拉向后缩和下压的方向,并进而改变髁突在颞骨下颌窝的位置,后缩的髁突将会压缩脆弱的颞下颌关节盘而导致炎症和肌肉挛缩。
头向前姿势时头必须后倾以保持视线水平,这时下颌骨被向下、向后牵拉,这意味着咬肌和颞肌的紧张度必须增加,以使颞下颌关节回收至休息位。肩胛舌骨肌附着在肩胛骨上,所以伴随颈交叉而出现的不良肩胛带的姿势(即过度下压、向下旋转或者伸展的胸锁关节)可能会对这块肌肉施加额外的拉力,并且继续拉伸下颌骨进一步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综上所述,异常的颈交叉和肩胛胸姿势影响下颚的姿势,并最终增加颞下颌关节承受的压力。
因此全颈椎及肩胛胸椎姿势的全面分析应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舌骨肌因颈椎的曲度变化而紧张时,限制了舌骨的上提和下降,间接限制了喉体的上下运动,致使病人难以完成连续的吞咽动作,而可能出现吞咽苦难的症状。而颞肌和咬肌的持续发力会更容易发生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张口困难,发生弹响等。
所以在临床上处理颞下颌关节往往会教导病人正确的颈部姿势,根本原因则是使下颌骨位置正常从而减少咀嚼肌的用力程度。所以对于一切具有颈交叉表现的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吞咽困难及发音改变时均可从舌骨肌群(特别是舌骨下肌群)进行诊断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