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评估必知概念:法兰克福平面(FHP)

0
回复
424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21-9-13 01:10: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蓝字关注康复治疗技术” ID:cnkfzl

商城 考试 课堂 培训 直播 特价


2022年康复考试课程5人团 http://cnkf.cn/kf5r

王昊Crescdim 解构体态 ID Sportphysio


人体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且随时可变。


当我们去评判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在正位,要依据什么作为参考标准?如果要去对比两个人的骨骼形态,又要把他们摆到怎样的一致位置作为基准?



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并非难题,但在一百多年前人体测量学尚未发展完备的时代,却常常让科研人员和医学工作者陷入窘境。


比如拿今天聊到的法兰克福平面来说,在它的定义被确立之前,专业人士并不知道应当参照什么标准来评判头部的位置



既无法准确地说,在站立姿势下,头怎样才算是水平的、正的,也不知道测量一个人的颅面部骨骼或者对比不同个体时,要以什么标准来摆放头部。



总不能说,跟着感觉走或者看心情。


没有一个合理且一致的标准,专业人士的交流会非常不便。很可能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


就连侧颜对比,也至少得确保都是完全在侧方观察,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拿正侧方甚至后侧方角度,来和前侧方比,哪里有胜算可言?



为了让头部测量分析也有个统一标准,后来就有一位德国学者提出了一个方案:当两侧外耳道最高点和左侧眼框最低点(受损则使用右侧)这三点所在平面和地面平行,就认为头部在水平位。



或者简单来讲,那就是侧方观察时,外耳道最高点和眼框最低点的连线位于水平



这个标准在开了几次会之后,于188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颅骨测量学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在1884年的会议又最终被确定通过。



从此,刚才所说的由眼耳三点确定的平面,便被称为法兰克福平面(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或眼耳平面。


在人体测量学、牙科、整形外科等多个医学领域中,法兰克福平面这个定义一直被沿用至今。


例如,在头骨测量分析中的位置摆放。


在影像学测量中把法兰克福平面置于水平,作为标准位。



医美拍摄对比照时。



在临床体态评估中,判断头部是否在正位,还是处于仰头或低头位,也常利用法兰克福平面作为标准。



但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头部按法兰克福平面的标准位于水平,也不能说明体态就是良好的。它只是对头部位置的评判标准。



比如当头从正位转换到头前伸姿势,如果头是完全水平地前移,那么法兰克福平面也仍然在水平面内。


讲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法兰克福平面虽然至今仍然常用,但是有关它的质疑也同样存在。



多个研究表明,由于人种或个体间的骨骼结构差异,用“外耳道最高点和眼框最低点的连线位于水平”这一标准也许并不能百分百代表头部的绝对正位



比如上图,红线代表法兰克福平面,绿色代表真正的水平面。在左图中,法兰克福平面与水平面非常接近,作为标准能体现头部正位。但按右图的颅面骨骼形态,如果按法兰克福平面标准来定义正位,那么头部外观就明显会在上仰位(想象把红线调整至水平)。



除了法兰克福平面,在人体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提出来其他几个不同的参考平面标准。例如上图的蝶鞍-鼻根线(Sella-Nasion Line)以及下图的头部自然位(Natural Head Position)。



各种参考标准都有其立足的道理,其提出或基于大量观察,或基于人体功能上的考虑。但同时,各个关于正位定义也各有缺陷,在评判头部的位置时,常会现不同的结果。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人体究竟怎样才算是正位,我们谁也不知道。所有的标准,都是人为划定的


而既然是人所定义的,则必然会受到研究者个人的思维以及所研究样本的局限


之前的文章中探讨过骨盆前倾后倾的评判标准。由于对骨盆中立位定义不同,你测出来的骨盆是前倾还是后倾,结果很可能会不同。



例如上图中的骨盆,用“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位于垂直面”和“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在水平面”来定义中立位,二者结果一致。


下图的骨盆如果按“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位于垂直面”的标准,看起来是在正位的。



然而,强行按照“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在水平面”来定义中立位,那么同一个骨盆就得在下图的位置,而这明显不能算是“正位”。



“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在水平面”这个标准,很可能就是最早某个研究者通过大量观察发现的规律,但这个规律也许并不具有普适性。



相当一部分人因为骨骼结构差异,用“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在水平面这个标准来衡量就会不准。也可能让绝大多数人按这个定义来评估,都成了骨盆前倾。而这,显然不符合自然界的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详见:都2021年了,骨盆前倾与后倾竟然还是个谜?


再回到法兰克福平面。



既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标准,那么实践中是否还能继续用?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临床的徒手评估原本就和科研中的精确测量是两回事,5°以内的误差都是可以接受的。




体态代偿的评估与康复(骨盆精讲)
多种手法解决疼痛困扰
恢复完美体态
髋前痛的隐藏根源——股骨前滑综合征(免费)
立即学习http://cnkf.cn/gpjj



合作/投稿 手机/微信/QQ/支付宝号:15313343001 (←长按复制)

关注 康复医学网微信号:cnkfyx

商城 直播 课堂 培训

人体连锁反应A阶/B阶 10.10-13/10.17-24 WH

人体连锁反应C阶  11.3-7/11.10-14/11.17-21 WH

更多课程及优惠

长按咨询手机/微信号

1761222‍‍‍‍‍‍‍‍‍‍‍‍‍‍‍‍‍‍1001 张老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抢报康复认证课程http://cnkf.cn/rzk

阅读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